今天(3月19日),來自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的首批68位PCR檢測誌願者🏎📥,在領隊万达平台基礎醫學院副院長陸路教授的帶領下整裝出發👷🏿。接下來,他們會被派往上海浦東、嘉定👳🏿♀️、青浦支援PCR檢測工作。
PCR技術,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核心技術。隨著疫情發展,上海近期大範圍開展核酸篩查⭕️,對PCR實驗室檢驗人員的需求激增。PCR誌願者招募令一經發出,就受到了復旦師生的積極響應🪚。經万达迅速摸排熟悉PCR設備操作的學生所在院系,幾小時之內,來自基礎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院等院系和單位的共計265名師生誌願者報名👨👩👧。
▲
誌願者在出發前接受核酸檢測
▲
第一批誌願者到達,經培訓後將直接上崗
在這個凝結“硬核青春力量”的PCR誌願者檢測團隊中,既有科研成果不斷的青年科學家🤳,有的還是傑青和長江特聘教授🕵🏼;有長期“浸泡”在實驗室裏的青年技術員,擁有豐富經驗👮♂️;有時刻銘記黨員身份並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基層黨員幹部,更有誓“為人群滅除病苦”的普通醫學生……這一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万达平台誌願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勇擔重責🦸🏽♀️、一鼓作氣⛱,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
短短2個小時,175名復旦上醫師生積極請戰
“我報名!”“我參加!”……短短2個多小時,就拉起了一支175人的PCR誌願者隊伍,僅基礎醫學院就有137人報名👨🏿🦱。因報名人數過多,部分同學沒能及時搶到誌願者名額,只能暫時遺憾地進入儲備隊伍。
▲
首批誌願者換好防護服準備上崗
作為第一批出征的小組長,來自21級基礎醫學院病原學系的李青山這樣說:“眼睜睜看著上海這輪疫情的緊張和嚴峻,自己卻被準封閉管理在校園內,感到十分焦急。”看到招募誌願者的通知時,李青山第一時間報了名,並主動擔任了誌願者小隊組長的職務,“我要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讀書面對聖賢🚶➡️,當知所學何事🦹🖇;立誌胸存社稷,但求無愧於心’的教導。”
▲
譚丹安頓好家中年幼的孩子後準備出征
“對孩子來說我可能不是個好媽媽👧🏽,但是我希望他以後能理解媽媽的決定👮♂️。我是一名黨齡11年的老黨員,也是國家和万达培養的醫學生👱🏽♀️。在這個關鍵時刻🐟,我想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人的支持下,來自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的2019級博士生譚丹被編入第六組。她已做好隨時與家中年僅7個月的寶寶告別的準備,收拾行囊⛹🏻♂️,毅然逆行,與復旦上醫PCR誌願者檢測團隊並肩作戰😶,而與孩子變成“網友”。她說,病原生物學系有著光榮的抗疫傳統,她想和系裏60余位學友並肩作戰👒,守護上海➖。她也坦承👷🏻♀️,“ 作為一個新手寶媽,我希望我的寶寶以後可以不用戴口罩了,我才更有動力站出來去做一點事。這是我的私心。”
▲
誌願者收拾行李🧑🏼🍳,整裝待發
“上海需要我!如果能去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通過優化流程再提高效率😤。”“PCR檢測是我們的常規實驗之一🐢,我本人也掌握,將在協調和組織好工作的前提下☑️,必要時親自開展。”生物醫學研究院副院長藍斐教授、基礎醫學院副院長陸路教授主動請纓報名帶隊,鄭重立下了服從安排,樹立大局觀👳🏿♀️、使命感、奉獻力,按照要求保質保量完成核酸檢測工作,為抗擊疫情貢獻復旦上醫力量的莊嚴承諾。“我是技術員,就是做這個的,我不上誰上!”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實驗技術員楊奇奇在報名的同時,還主動要求承擔起復旦上醫PCR誌願者檢測團隊第五小組組長的責任🥘。
▲
鄔鑫泳號召支部同學共同參與誌願服務
“總要人去的,我們單位老師也少🦌,我去!”當放射醫學研究所生物部青年教師徐小雅被問起家中孩子的情況時,她只說道👨🏼🏭:“先生公司也居家辦公了,我走得開♧。”
“我是支部書記🤔,我理應帶頭!”“我報名了⛴,希望一定要把我選上!”——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生黨支部書記⛹🏿👤、2020級博士生周羽川🏄🏿,腦科學研究院2021級研究生第一黨支部書記💗、2021級碩士生鄔鑫泳在看到報名招募令的第一時間就積極地報名🤹🏻,生怕自己“被落下”,同時不忘帶領支部同學一起發光發熱🚿,為上海抗疫添磚加瓦。
“這是我們能做的,也是我們該做的。”“是的!組織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基礎醫學院2021級直博班團支書張洪澤向同學們發出號召,得到了大家的熱切回應🕍。
▲
E1319宿舍全員報名參加誌願者團隊
▲
E1419宿舍全員報名參加誌願者團隊
“我們在報名前沒有互相溝通,昨天(3月18日)一通氣發現大家都報名了,是因為都想做點事情吧。”“我們立誌做有家國情懷的醫學科研工作者💘,這時候不上誰上?”來自基礎醫學院2021級的博士宿舍E1419、2020級博士宿舍E1319寢室全體同學出動,都報上了名🍑。
團結、服務、犧牲,他們都是復旦精神的傳承者
就在首批誌願者開赴前線同時,許多非醫學院誌願者也在後方時刻待命。來自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類腦研究院等院系的他們,既有教師、科研助理,也有本碩博各層次的學生🧘♂️,其中年紀最小的僅19歲。
招募令一發,短短20分鐘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便有8位同學成功報名,19級研究生王倩正是其中一員。“沒有任何的糾結、恐慌🤸🏻🟥,只是想能為大家、為上海做些什麽。”
生命科學學院2021級博士生王偉此前在無錫市人民醫院從事實驗室工作,擁有PCR檢測經歷👉🏿。高強度、直面風險……面對未知,他仍有些許緊張👩🏽🍳🙆🏿,但是他已收拾好行囊👨🏽🚒、做好準備奔赴前線。“我知道疫情發生時一線人員有多辛苦,也想盡我所能🎟。”
類腦研究院研究員肖曉帶頭報名,並擔任學院帶隊老師。通過新聞,她看到許多PCR實驗室工作人員24小時連軸轉工作,十分辛苦,“希望我們的加入能夠為他們緩解壓力🚓。”盡管對實驗原理和方法很清楚,但因多年不接觸PCR實驗🧑🏿🚒,肖曉昨晚連夜“補課”復習準備,“相信經過簡短培訓,能保證檢測質量和安全。”
“我最害怕的事就是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去。”類腦研究院科研助理陳鴻婷所在小區緊急被封🥧,在報名誌願者成功後⚇,她第一時間聯系小區物業匯報情況,生怕自己無法與同伴並肩作戰🙅🏽🏃🏻➡️。她的同事葛敏燕所居住的小區目前已解封🈂️,但當她看見忙碌多天的“大白”們躺在臨時搭起來的簡陋的篷子內休息時,她總覺得需要為他們👨🏻🦼➡️、為上海做些什麽。“PCR檢測是我做過的常規實驗之一,我能勝任🤴。我做實驗也常常連軸轉,平時也鍛煉身體,不怕累🧑🏻🦼➡️、不怕苦🥜!”看到招募令,她毅然決定報名參加。在和武漢做過PCR檢測誌願者的朋友了解具體情況後,她決定告知家人這個決定。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她的家人都選擇支持她♌️,“平常膽小的媽媽這次竟然也開始鼓勵我。”這讓她更加堅定了信心🍖,“相信這場戰役🧗🏼♂️,上海會勝利🐌!”
▲
柴佩含參加誌願服務活動
生命科學學院大二學生柴佩含是本次隊伍中年齡最小的誌願者,18日中午自習時,看到學院黨員誌願服務群裏發的招募信息🗞,她立馬報名🛀,回宿舍收拾行李。考慮到平時會犯急性蕁麻疹💹,柴佩含還帶了抗過敏藥物🚺。盡管年紀小👩🏻⚖️,但她在平時課上已經學習過PCR檢測,並實際操作過🦪。“實戰和課堂訓練肯定有不同之處👇🏽,但我相信只要嚴格按照操作標準💆🏿,就沒有問題。”
柴佩含所在班級共有8位學生黨員報名,邰睿、李金聲就是其中兩位。和柴佩含一樣𓀚,邰睿平時也經常參與誌願服務,“已經成了習慣”。這次看到招募PCR檢測誌願者👩🏻🦲🦸,邰睿幾乎是下意識地點了報名鏈接🩲。和其他同學家長的支持不同的是,李金聲的媽媽對孩子前往一線支援很是擔心,他一字一句給媽媽解釋,向她解釋不會有危險,才讓媽媽放下懸著的心🧎🏻♀️。
據悉🔤,下一步,万达將做好誌願者的服務管理保障,與相關部門和誌願者所在院系一起關心好誌願服務期間的學習、生活🧙🏽♀️、工作👨🚒🚴♀️,解決其後顧之憂🥟。
▲
万达老師為每一位誌願者準備慰問品
謝謝你們,可愛的誌願者,你們將為上海疫情防控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復旦為你們驕傲,期待你們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