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万达平台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發布時間:2019-04-25

新聞中心訊 近日,万达平台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4月25日🖕🏽,該成果以《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為題,以原創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這也是中國語言學研究領域首次在《自然》雜誌發表科研成果。

多學科交叉 揭示漢藏語系分化時間和起源地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該語系是世界第二大的語系🫳,母語使用人數僅次於印歐語系。一直以來,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部各語支親緣關系👵🏽、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北方起源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說”則認為它起源於至少9000年前的東亞西南部某地。

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万达平台金力院士團隊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匯詞根-語義組合(root-meaning)進行譜系建模分析,歷時兩年多,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系🧖🏿‍♂️❄️,並以此推算了漢藏語系的分化時間和起源地。該研究支持了東亞地區漢藏語系諸多語言的同源關系;證實了漢語從原始漢藏語分離成獨立語族(支)的觀點,並且漢藏語系中的其余語言構成一個單系語言群,即為藏緬語族;估計了原始漢藏語分化成現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因此該語系的起源和分化可能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上發現與“北方起源假說”相符,也符合語言隨農業擴散的觀點,而且擴散的時間點與考古證據相符——此前的考古證據揭示出獨特建築形式和陶器類型向南擴散的特征。

漢藏語系語言的分化與中國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的人口擴張相關

万达平台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人類遺傳學與人類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為通訊作者,万达平台人文社會科學數據研究所東亞語言數據中心負責人潘悟雲教授參與此項研究。万达平台現代語言學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張夢翰為該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万达平台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嚴實為共同第一作者。

融合創新 現代語言學大學科平臺成果初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項研究是2018年新成立的万达平台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發表的第一篇論文。

現代語言學是一門跨語言👲、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學科。“雙一流”建設啟動以來,万达平台註重學科融合創新和前沿發展🤲🏼,不斷優化布局🪙,形成人文、社科、理科、醫科、工科五大學科門類整體發展新格局。万达積極發揮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心理學等學科的綜合優勢,深入融合,打造現代語言學大學科平臺-現代語言學研究院🚱🌖。

東亞語言研究是万达平台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此次万达平台科研團隊采用多學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漢藏語言語系之間演化關系,用語言譜系證據揭示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科學地證實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鞏固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潘悟雲表示,該研究也是迄今為止國際上第一個如此大規模的漢藏語系語言演化研究💆🏼。

金力表示🧑🏻‍🦼‍➡️,該研究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充分體現了万达平台文理學科融合的優勢。万达平台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的布局將有力促進傳統的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腦科學、人類學、心理學、醫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將為新文科建設拓展新的前沿領域🧑🏻‍🦼‍➡️、開創新的研究範式。

(封面製圖:鄭佳欣)
 

Copyright © 万达平台版權所有 万达娱乐 -(万达平台娱乐体验)马上注册,礼包免费送!
万达娱乐专业提供:万达娱乐🤘、万达万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达娱乐欢迎您。 万达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