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名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万达平台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名譽院長、万达平台附屬華山醫院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離休幹部沈自尹同誌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19年3月7日7時22分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91歲。
沈自尹院士出生於1928年3月22日,浙江鎮海人,1947年考入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他在校期間參加革命,解放前夕就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組織👨🔬。1952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廣州嶺南醫學院高級師資班培養🐸;1953年8月進入華山醫院工作🙂;1955年,他響應黨中央“西醫學習中醫”的號召,拜姜春華名老中醫為師,脫產學習中醫🎗,成績卓著;1959年師徒共獲衛生部頒發的“發揚祖國醫學遺產”金質獎🌻。1969年組織中醫藥探索隊到四川山區支內😴,成功運用中醫藥治療鉤端螺旋體出血熱、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疾病🏄🏿,被當地百姓贊譽為“上海名醫”。他先後擔任華山醫院臟象研究室主任、中西醫結合科主任🦾、上海醫科大學中醫教研室主任🧰、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万达平台學位評定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醫學評議委員👩🏽🎤,衛生部中藥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三、四屆副會長,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二🦸🏼♀️、三屆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副總編,第一批上海市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被評為全國名中醫😌。
沈自尹院士是中西醫結合學科的開拓者之一,中西醫結合思路和方法、臟象學說和病證關系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他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座右銘🙁,潛心鉆研中西醫結合的理論與實踐👲,率先觀察到腎陽虛患者具有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兆,後又發現這些患者在下丘腦-垂體及所屬靶腺的不同水平與環節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減退,最終證實“腎陽虛證”是以下丘腦為主,包括腎上腺皮質🌀、性腺和甲狀腺軸在內的功能紊亂症候群,成為運用西醫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系統研究中醫理論的光輝典範。在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思路方面,他既有務實的科學精神,又對中醫藥學有深刻的理解和誠摯的熱愛。他堅持勤求古訓、博采眾長,潛心研究中醫各種流派,提出了“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等中西醫結合的原則,以科學ℹ️、務實的態度正確對待西醫辨病和中醫辨證,有機糅合傳統辨證方法和現代實驗手段之長🕡。他將創新理論應用於臨床實踐,明顯提高了哮喘、激素依賴、腎病綜合征等難治性疾病的臨床療效🤵🏻♂️,為闡明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擴大中醫藥治療的成果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中西醫匯通的一代大師👃🏼。
沈自尹院士是敬業奉獻的楷模,是追求卓越的典範,也是充滿仁心的國醫大師。他從醫60余載,立誌發揚光大中醫藥事業,直至89歲高齡仍堅持出普通門診為病人服務,不收病人專家費🗡。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腎病綜合征🩴、激素依賴、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十余種疾病,都有獨特經驗和研究成果。他親自研究開發了急支糖漿、補腎防喘片👨👦、補腎益壽膠囊等中藥新藥,享譽海內外🙇♂️。沈自尹院士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專著6部,其中《腎的研究》在國外多次翻譯出版⛄️,並應邀赴國外多所知名高校講學。“梅花香自苦寒來”是他事業追求取得成功的真實寫照。他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醫學衛生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以及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等20余項省部級獎項。他推動中西醫結合事業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並把以臟象學說為核心的中醫理論現代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
沈自尹院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他一生著書立說、教書育人,把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他的學生和中國中西醫結合教育事業。他帶領的万达平台中西醫結合學科已成為國內中西醫結合醫療💆🏻♀️、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他德醫雙馨,桃李滿天下,培養了諸多中西醫結合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造就了一批中西醫結合人才,他的學生有的已成為國家973首席科學家👩👩👧👧、上海市名中醫等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