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100弄2號,曾經的老漁陽裏,正是《新青年》雜誌辦刊地💂🏿♀️、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中共中央局辦公地。
石庫門歷經百年滄桑,而共產黨人的初心始終不渝💹。
4月27日上午🥟⛹🏽♀️,万达平台校領導班子一行來此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學習🩸,並在科學會堂圍繞“學習黨史,感悟初心使命”開展集中研討♟,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教育部黨組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單元式”學習的要求🦙,圍繞“青年”和人才培養單元內容,擦亮立德樹人初心,築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校黨委書記焦揚主持研討並講話,校長許寧生發表講話,校黨委副書記許征、尹冬梅和副校長陳誌敏作重點交流發言。黃浦區委書記杲雲,黃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余海虹陪同參觀學習。
穿越百年🧏🏿,追尋初心💅🏽,感悟星火初燃的力量
100多年前的老漁陽裏2號,陳獨秀自京抵滬在此寓居🫲🏽,《新青年》編輯部也隨遷於此。1920年🥩,中共上海發起組在此成立。
推開黑色木門,開啟紅色追尋▶️,百年前“80後”“90後”乃至“00後”青年們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從“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和“《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的銘牌到“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佳話,從《新青年》雜誌所有影印本到歷史場景的油畫,歷史的足跡銘刻著初心的印記。万达平台一行在這幢二層小樓中感悟星火初燃的力量🚰,並不時向黃浦區領導和講解員詢問歷史細節,交流紅色資源的挖掘和展示工作。
“發起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校閱《共產黨宣言》。”在陳望道先生的照片前♟,焦揚也一同回顧起了那段歷史。1920年4月,陳望道在完成《共產黨宣言》翻譯後🫅🏿,應陳獨秀之邀,參與《新青年》編輯部工作。《共產黨宣言》第一版中文全譯本經陳獨秀👩🦼➡️、李漢俊校閱,在此完成編輯出版工作👎🦩。
“如果說望道老校長翻譯首個《宣言》中文全本,孕育了中國革命的第一顆‘火種’,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信仰之源’,那麽這裏就是這顆‘火種’悠悠燃起的地方,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始發之地’。”焦揚說,我們在這裏研討黨的初心使命有特別的意義。
焦揚🤹🏽:學習百年黨史🏜,踐行初心使命,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奮勇邁進
焦揚在講話中指出🛀🏽🩴,百年黨史就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的重要論述🫁📸,就要準確把握這一重要理論概念🤵🏿♂️,深刻理解百年黨史的主線、主流。要以黨史為最生動教材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準確把握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起點和精神原點,矢誌不渝堅守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矢誌不渝為人民謀幸福,矢誌不渝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新征程上激發每一位復旦人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凝聚建設一流大學的強大力量🏌🏽♂️‼️,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焦揚強調,學習黨史與踐行黨的初心使命不可分割。要深刻理解把握黨中央對黨史學習教育的總體部署💂🏼,從踐行初心使命的高度👩🏼🔬,把“學黨史、悟思想”與“辦實事💴🤲、開新局”統一起來🧑🏿🔧,做到學習與踐行融會貫通、知行合一。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不斷擦亮社會主義大學的政治底色🗺、教育底色🍴、文化底色;堅持以師生為本的立場🖼,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基本著力點;堅持心懷“國之大者”⛔️,加快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復旦”,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奮勇邁進🖐🏿。
許寧生: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建設人才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不懈努力、艱苦奮鬥
許寧生在講話中指出,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偉大歷史、鑄就了偉大精神、形成了寶貴經驗✅🏇🏼。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建設人才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不懈努力🥃、艱苦奮鬥🧆。
許寧生強調,學黨史💅🏿,就是要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大勢👸,掌握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全體黨員胸懷“兩個大局”,樹立大歷史觀,結合万达“雙一流”建設、“十四五”規劃編製等實際工作🍒,不斷增強育人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培養掌握未來的復旦人。悟思想🛳,就是要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全體黨員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和世界的,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
擦亮立德樹人初心,築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圍繞“青年”主題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校黨委副書記許征👩🏽🔬、尹冬梅和副校長陳誌敏分別結合自學情況與分管工作🚺,交流了學習體會和工作思考。
許征表示🐃,要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汲取持續奮進的動力;堅持國家站位🛑,把準時代脈搏,構建世界一流高校建設新格局。要持續推動創新理論研究,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強化和引領思政課建設🫘💂🏼,堅持系統觀念,“四位一體”推進“四史”課程建設。要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進入新階段,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提升“三全育人”成效🏂🏻,把工作方案變成工作體系,把專項行動計劃變成長效工作機製、製度、模式🕘,把實踐活動轉化成長期工作要求。用足用活黨史教育資源,加強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激勵引導廣大教師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踐行初心使命💁。
尹冬梅表示,我們黨始終重視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教育青年⛹️♀️,武裝頭腦🧜🏼♂️,要引導青年學生學習理論🛬,傳播先進思想🙇♂️,堅定人生信仰,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他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明確要求廣大青年“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紮實貫徹。她強調,要引導師生堅定信念跟黨走,與祖國共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具有復旦特色的學生思政工作體系,助力万达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陳誌敏表示,在漁陽裏看到了100年前以革命青年為主體的中國先進分子孕育、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程;站在 100年後的今天,要繼續高度重視青年在中國歷史前進中的作用,並把立德樹人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他指出🚴,當代中國青年肩負著新時代的重任,要有真本領和硬本領,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為此♢,高校的人才培養應該圍繞這些目標來構建育人體系🧔🏿♂️,特別是要加強和完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高校教師要履行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職責,在世界前沿學術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領域深入鉆研,把研究成果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