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由上海市科技傳播學會和上海科技報社聯合主辦的2011 年度上海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日前揭曉。我校腦科學研究院馬蘭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發現大腦神經網絡形成新機製”和環境系陳建民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測定大霧中多種多環芳烴致癌致畸物質”入選,分別位列第九位和第十位。
發現大腦神經網絡形成新機製
馬蘭教授研究團隊經3年多研究🔓,發現一種在體內廣泛存在的蛋白激酶GRK5,在神經發育和可塑性中有關鍵作用。這一發現揭示了GRK5在神經系統中的功能🪝,以及調節神經元形態和可塑性的新機製🏌🏼♂️,也給神經元發育異常引起的孤獨症和唐氏綜合征等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學家測定大霧中多種多環芳烴致癌致畸物質
陳建民教授領銜的課題組2011年11月發表的有關霧汙染及汙染物痕量檢測方面的最新成果🚵♀️,定量揭示了霧水中多環芳烴等有機汙染物分布的規律,為我國化石燃料燃燒及汽車尾氣排放的控製戰略,以降低大霧帶來的危害提供了科學依據。
據悉🤨,本次評選旨在通過匯總、梳理、評選🧝🏿、宣傳科技進展事件等一系列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評選中除重視科研成果的重大性外🅰️🧑🏼🎄,還特別註重科技對民生發展的支撐作用,關註科技對經濟轉型發展的推動作用👩🏿🎓。
此外😸,馬蘭教授團隊的“發現大腦神經網絡形成新機製”不久前已入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