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11月29日下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報告會在我校光華樓東輔樓202報告廳舉行,上海市宣講團成員🦸🏽♀️、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世偉應邀作專題報告。
本次報告會是我校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系列學習輔導報告會的第一講。報告會由校黨委書記朱之文主持👩🏻🦽➡️,校長楊玉良等黨政領導和機關、院系、附屬醫院的師生代表共400余人出席0️⃣。
潘世偉在報告中從三個方面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做了闡述。他首先指出,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體現在“兩個四”上❔。一是四個迫切需要🫙,即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贏得主動性的迫切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迫切需要、突破文化自身發展瓶頸的迫切需要。二是面臨四個挑戰,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挑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挑戰、全球化的挑戰🧑🦯👭🏼、現代傳播技術帶來的挑戰👣🏎。
潘世偉將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歸納為“1+1+6”。第一個“1”是提出了一條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第二個“1”是提出一個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此需要遵循4條原則:一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二是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三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共同構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四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一手抓產業性文化🎾,共同促進中國特色文化發展。
他認為大家在學習中一定要把握好中央對文化建設提出的六個方面重要任務,即: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製機製🍅;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潘世偉還對如何建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進行了細致的解讀🧒🏿。他指出🏋️♂️,上海市委市政府對文化建設和發展高度重視✊🏽,進行了三方面部署。一是明確上海文化建設發展的基本思路,充分認識文化重要性,強調文化建設的自覺性,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共享性和創新性,確立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這一目標定位。二是部署上海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舉措,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上海文化特色📘,在“海納百川🌒、追求卓越、聰明睿智🎃、大氣謙和”這16個字的上海城市精神基礎上,提煉出“公正🔀、包容、責任🥉、誠信”8個字的價值取向🍓,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加快上海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公共文化的建設和文化人才高地的建設。三是提供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
潘世偉最後強調上海文化建設和發展需要實現“四個力”👩🏼🎤,即🪟:切實提高黨領導文化建設的能力🪦;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全黨🛍、全社會的文化發展合力⚧;增強改革力度👩🏻🦯🧑🚀,形成文化發展動力;增強上海文化實力。
朱之文在總結時指出,校黨委希望通過本次報告會和其他學習活動,全校上下能夠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上海的決策部署上來,抓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堅定信心,提振精神,奮發有為。
朱之文強調👁🗨,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和決定的要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積極參與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是我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建設🧑🏽✈️,推進思想政治課改革,加強德育工作😳;要發揮大學文化育人和文化傳承創新作用,紮實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通識教育✋🏿🍏,落實好“人文振興計劃”,切實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貢獻;要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製定實施我校《關於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打開全校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新局面♔;要提高全校服務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能力,製定並落實《万达平台服務上海發展行動計劃》,為國家、上海的文化體製改革以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服務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