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11月7日,我校“深入基層大走訪大調研”第一組啟動了醫科為期兩周的走訪和調研。這標誌著“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正式啟動。
校黨委朱之文書記,王小林副書記🧑🏿🎨🕘,副校長桂永浩、許征➡️⛹️♂️,以及相關部處負責人組成的第一組當天先後走訪了楓林校區管委會😥、護理學院和上海醫學院。上海醫學院黨委程剛書記、楓林校區管委會吳珍主任、醫學綜合事務辦公室潘俊主任、基建處姜佩珍處長、護理學院黨總支夏海鷗書記等分別作了相關情況介紹🙌🏿,並就如何加強人才梯隊培養👟、重視基礎學科建設、理順醫口管理體製、完善楓林校區規劃、有效調整空間布局等難點、焦點問題進行了交流🚴🏼♂️。
在上海醫學院的匯報會上,聞玉梅院士、馬蘭教授♥︎、吳根誠教授、瞿滌教授等數十位教師就基礎學科目前的發展瓶頸和未來的突破口,坦誠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程剛以今年上海醫學院在職稱申報工作中遇到的情況為例🖤,呼籲簡化行政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此話題還引出了加快引進人才審批🔺、防止優秀人才流失等具體問題,引起了現場多位教師的共鳴。朱之文指出🧇,引進人才站位要高🙏🏿、選人要精、視野要開闊,有時“進人”會對學科建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中午,朱之文書記帶領第一組的全體同誌與師生一起在食堂用過工作簡餐後🥾,實地察看了楓林校區環境👳🏿♀️。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大家幾乎走遍了校園。朱之文不時地向王小林、桂永浩🔁🧑🚀、許征和吳珍等負責同誌了解情況🧏🏽♀️🫱🏼。幾位離退休老同誌恰好在校園遇到朱之文書記🧝🏻♀️,親切地打起了招呼,他們說知道万达領導重視這裏的發展㊙️,非常高興。在空曠的體育場裏,朱之文了解了目前學生體育鍛煉和體育場使用的情況,特別強調要在現有基礎上,認真規劃、調整和改造🚣🏼,楓林校區建設一定是大有可為的👷🏽。
在上海醫學院和護理學院,第一組全體同誌先後參觀了生理與病理生理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免疫學系、數字醫學中心、糖復合衛生部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病毒學衛生部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護理實踐教學中心等。朱之文還饒有興趣地與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主任陳思鋒教授就整合醫學和轉化醫學進行了探討👩👩👦👦💅🏽。在護理學院,調研組仔細參觀了護理技能示教室和操練室(“模擬病房”)、健康評估實訓室。朱之文在參觀時叮囑,教學實驗室建設要堅持高起點、高目標👲🏻,引進高端設備一定要充分開發其功能,做到物盡其用。
朱之文告訴大家,此次大走訪大調研根本一條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推動發展。他到了万达後,這是第三次到楓林校區☮️。他感到每次來都有很大的收獲,醫科的同誌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立足於一線發展,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只要有這種精神🦁,有信心和緊迫感,就能把事情做好。
他提到,聞玉梅院士有句話講得非常好——“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要做全面的梳理🧕🏿,把所有問題分層次排隊🧑🏼🤝🧑🏼,按輕重緩急有效解決😂👍🏼。不要光聽光議,不動手,不解決,那樣事業就沒法發展🛖。廣大幹部🧑🎨、教師有事業心、責任感和緊迫感,這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動力👤,也是增強信心最重要的力量👨🏿🦱。全校特別是各職能部處要放低“姿態”🦷,多溝通交流,積極爭取部🪨、市等政府機構的支持🥺;要加強謀劃⇢🙋🏻♀️,問題要解決,不謀劃光講沒用✫,聽了講了就要謀劃,如果沒有思路和辦法,就無從下手。
朱之文最後表示,這次一邊走訪💂🀄️,一邊調研🔋,一邊梳理🙋🏼♀️,有些問題已經在醞釀🏓。要解決問題也是很痛苦的,沒有改革創新的精神🕥,沒有腳踏實地的精神,沒有敢闖敢幹的精神🤬,很多事情都幹不了。他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把我們的事情做好,腳踏實地推動落實🤞🏿。只要一起努力,一定能夠解決問題、推動發展,重鑄“大復旦”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