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

陳灝珠榮獲“上海市科技功臣”

發布時間👩🏿‍🌾🪛:2010-03-25

200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3月24 日上午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主持會議。市領導劉雲耕、殷一璀、沈紅光、丁薛祥、錢景林出席會議。副市長沈曉明宣讀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 200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個人)的決定》。

通過專家初評、復核,經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經市政府批準🧏‍♀️,2009 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授獎300項(人)🦻🏽。我校 200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喜獲豐收⚗️,附屬中山醫院陳灝珠院士榮獲2009 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21個項目榮獲 200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龔新高課題組的“金籠子結構與納米體系結構轉變的理論研究”等6 個項目榮獲一等獎🏂🏿,宋誌堅課題組的“圖像引導手術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等10 個項目榮獲二等獎,侯惠奇課題組的“低溫等離子體工業異味廢氣治理技術及應用”等5個項目榮獲三等獎🪭;眼耳鼻喉科醫院推薦的蔣家琪(美籍)榮獲上海市國際合作獎。

俞正聲為科技功臣獎獲獎者陳灝珠👨🏿‍🦳、管彤賢頒獎🕡🐈。他表示🌀,上海發展的優勢在於創新,動力在於創新,希望還在於創新🌀。他強調,上海正處在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必須在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密集的綜合優勢💅🏿,大力提高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能力🤯😟,率先實現優勢領域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把辦博作為促進上海科技發展的重要契機🤼🖲,在新一輪國際科技和產業發展製高點的競爭中贏得先發優勢🧔🏽。

在本次頒獎大會上,陳灝珠院士代表獲獎者發表了獲獎感言🧼,“勤學獲新知,深思萌創意👩‍🦼,實幹出成果🙆🏿。”這是陳灝珠 教授常說的話。正是憑借著勤學◻️、深思、實幹的這股勁兒♠️,使他在醫學事業上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績🪭,被譽為“中國當代心臟病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陳灝珠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万达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教授🧶。他是我國“心臟病導管介入診斷和治療”第一人🪽🍖,從事醫、教、研工作六十年來,解決了我國心血管病診治中存在的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為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技術在我國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20世紀50 年代👱🏿‍♂️,他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率先在我國建立了心導管檢查室,率先開展了心導管檢查👰🏻‍♂️,並通過撰寫專著的形式將該技術推廣至全國🚜。先後在國內首次成功施行了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和冠狀動脈腔內超聲檢查,首次應用導管電極成功施行了經靜脈心臟起搏,首次研製成功國產埋藏式起搏器🚣🏿‍♀️☕️。率先觀察到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變化為心肌壞死,由此提出“心肌梗死”的疾病命名🐀,成為當今的通用疾病名🤸。率先證實“心肌梗死”可通過單極胸導聯心電圖進行定位診斷,該技術沿用至今👷🏼‍♀️🧑🏻‍🦲。率先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這些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心血管病的診治水平,使一些危害巨大的頑症得到治療或根治🙅‍♂️,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等,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也使我國心血管病診治水平居於世界前列。

陳灝珠 教授迄今發表論文300多篇👍🏻,主編專著 12本,曾在近40 種國內外權威學術雜誌任職。他主編的《心臟導管術的臨床應用》💆🏿‍♀️、《內科學》、《實用心臟病學》等專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重要🦛、發行時間最長( 後者逾50年) 、發行量最大👩🏿‍🏫、受眾最為廣泛的內科和心血管病著作,培養了幾代醫學人。擔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25 年來🧝🏿‍♀️,該所已經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心血管領域科研、臨床和教學的基地之一,為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的醫學研究機構。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2 項⚈,省部級獎22項。參加或主持國際學術會議 98次,長期受聘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培訓與合作中心主任和咨詢專家,現擔任香港心臟病專科學院榮譽院士。86 歲高齡的陳灝珠教授目前依然活躍在醫教研第一線🤣,為我國的醫學事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據悉,“上海市科技功臣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一至兩名,是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最高獎

嚴謹深思萌創意 勤學實幹出成果
——中國當代心臟病學奠基人陳灝珠教授

“勤學獲新知,深思萌創意😲,實幹出成果。”這是陳灝珠教授常說的話。正是憑借著勤學、深思🐎🧙🏿‍♂️、實幹的不斷進取的精神,使他在醫學事業上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績。

陳灝珠教授🪹,万达平台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我國現代心臟病學的奠基人之一💃🏿。從事心血管內科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60余年,因醫療工作出色🧎‍♀️‍➡️,曾兩次立功。教學成績斐然🤌🏿🫰🏽,曾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科研成就卓著,在心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心臟起搏和電復律治療嚴重心律失常、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以及血栓形成和溶解機製🩰、中國人的血脂水平研究等方面都做出突出貢獻。1973年實行了我國第一例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1974年以來在國內外首先采用超大劑量異丙腎上腺素搶救“奎尼丁暈厥”病人獲得成功。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科學大會🌥、衛生部和上海市重大成果或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1990年獲國家教委頒給“從事高等万达科研工作40年成績卓著”獎,1991年獲國務院頒給“為發展我國衛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獎。歷年發表論文300余篇,主編專著:《內科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心臟病學》、《實用內科學》🗽、《實用心臟病學》、《心臟導管術的臨床應用》、《心血管病的鑒別診斷》、《臨床心電圖學幻燈片》🎋🧑🏼‍🚒、《起死回生100例》等12部🫄🏻,參編書21本,主譯書5本👯‍♀️。

這些盛譽的背後✍️,是陳灝珠教授半個多世紀如一日的孜孜以求。

開拓創新的科技研究者

1.中國冠心病預防診療研究的開拓者

20世紀50年代,我國冠心病發病少見,陳灝珠就已提出我國心臟病的病種變遷和流行情況有隨人民生活和衛生條件的改善而逐漸與發達國家接近的趨勢,冠心病等與感染無關的心臟病將會增多。此後的半個多世紀,陳灝珠始終將冠心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作為他研究工作的重點,作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

解放前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醫學界對冠心病的認識不深,對當今所用表達心臟肌肉嚴重缺血而壞死的“心肌梗死”這一病名🧑🏿‍🦳,仍沿用“冠狀動脈血栓形成”來稱謂,但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後並不都引起心肌梗死🧜‍♂️,因此用以代表心肌梗死並不恰當🧑🏿‍🚀。1954年陳灝珠在中華內科雜誌發表論文,在國內首先倡用心肌梗死的病名來命名這一疾病並沿用至今,成為目前我國心臟病學界公認的診斷稱謂🌨。

但大多數冠心病患者並不發生心肌梗死🙇‍♀️,傳統的醫學方法在診斷冠心病上會引起誤診和漏診。20世紀50年代,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使用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來診斷冠心病🧔🏻。1973年4月,陳灝珠為病人施行了國內第一例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獲得成功。這是我國冠心病診斷水平提高的一個裏程碑🧑‍🦰,開啟了我國現代冠心病介入性診斷的先河。這次研究工作的論文發表於當時碩果僅存仍在出版的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最權威的雜誌《中華醫學雜誌》上👨‍👩‍👦‍👦。從此我國冠心病的介入診斷和治療進入了一個騰飛的時期。憑借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準確顯示患者冠脈病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心外科醫師開展了主動脈-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重建冠脈的血流😟🤦🏻‍♂️。80年代我國心內科醫師開展了冠狀動脈球囊擴張👨🏻‍🦽、放入支架等介入手術治療使冠脈再通😻,解除病痛👨🏿‍🌾。陳灝珠因此被認為是我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奠基人之一。

1991年他又率先在國內報告血管腔內超聲檢查顯示血管壁病變的實驗研究工作,隨後應用於臨床取得成功,並在國內最早用於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內超聲檢查是無創性超聲檢查技術與有創性的心導管檢查技術相結合的診斷方法🦶🏼,這種診斷方法可提供血管的超聲切面顯像,不但可以看到血管腔內而且還可以看到血管壁各層的形態結構情況🙋🏻‍♂️,可以彌補施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診斷時,在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中無法發現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的不足。1995年陳灝珠在國際會議上報告冠狀動脈內超聲檢查的體會🤴🏽,報告了他們對臨床診斷懷疑冠心病,但冠狀動脈造影未發現冠狀動脈狹窄,而冠狀動脈內超聲檢查證實動脈壁有粥樣硬化病變的病人的診斷經驗,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心臟病學超聲診斷的一項很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如今,血管腔內超聲檢查已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冠心病診斷和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評價。

另外,陳灝珠還在國內率先對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酶CK的同工酶BB和MB以及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和抑製物的變化規律🏋️,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超微結構進行研究並發表論文👩🏻‍🎨👨‍👦‍👦,以上研究都具有國內領先水平🙍🏿‍♀️。

早在20世紀60年代陳灝珠就開始註重冠心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作為一名西醫醫師,他在國內首先發表中醫學辨症論治(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並闡明其原理和心肌梗死中醫辨症分型的論文。他主持的“丹參治療冠心病的研究”課題獲1977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血瘀本質及活血化瘀原理的研究”課題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

20世紀70年代起陳灝珠在工廠農村開展冠心病人群調查的同時率先進行我國健康人群大規模血脂含量調查研究🧘🏼‍♂️,指出血脂異常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確認我國健康人血脂正常值。陳灝珠不愧為我國研究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和與之相關的血液脂質變化的先驅者之一🎲。

作為一名臨床醫師🤙🏼,他針對冠心病的開拓性研究工作也促進了他醫術的精益求精🫰🏻👴🏿。他還多次承擔了搶救來華訪問患病外賓的任務🧑。

1975年4月中美建交不久來訪的美國血吸蟲病代表團副團長Paul Basch博士在江蘇無錫參觀考察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並發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病情危殆。當時衛生部下達命令,由上海組織最好的專家赴無錫救治。陳灝珠受命前往主持搶救,他婉言拒絕美方派遣醫療組前來救治的建議,以過硬的技術使病人轉危為安。外國同行對此事給予很高的評價⚧,產生極好的國際影響。

2.中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奠基人

陳灝珠1957年創立上海第一個心導管室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60年代在國內率先進行左心導管🧖🏿、微型導管、心腔內心電和心音🧙🏼‍♀️、染料和氫離子稀釋曲線等檢查,並且較早地開展心血管造影、房室束電圖和心內膜心肌活檢術🤴🏼,這些介入性的診斷方法確診了大量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濕性心臟病,促進心外科治療的同步發展,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他在我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領域中開創了三個“首例”,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安置埋藏式心臟起搏器、施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以及血管腔內超聲檢查,這些技術已經推廣成為當今心血管病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的診療手段🙆‍♂️。

(1)國內首例埋藏式起搏器的安置🎱:60年代以前💺,一些患嚴重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如患高度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和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是個難題。1962年陳灝珠參加的研究小組與上海第一人民醫院合作製成了我國第一個用心外膜或心肌電極的體外起搏器,以後又研製出心內膜電極起搏的體外起搏器。1968年4月,陳灝珠與石美鑫教授合作,在國內首次施行埋藏式起搏器安置術治療一例患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病人,獲得成功👶。他參加的研究小組又與上海醫用電子儀器廠工程師合作🐋,於1976年相繼研究出用鎳電池和鋰電池作動力的國產埋藏式起搏器,這些國產的心臟起搏器得到了批量生產並在臨床上應用🤱,挽救了當時許多患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1972年“心臟起搏器的研製和臨床應用”課題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使我國醫學界在該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

(2)國內首例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手術: 5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已有學者開始通過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但直到70年代我國在這一領域還是空白💎🆙。1972年陳灝珠承擔上海市重大科研任務🤖🧑‍🎄,與第六人民醫院合作在1973年4月為病人施行了國內第一例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獲得成功。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可使冠心病患者在開胸或介入手術前就得到精確的診斷,這項技術的成熟🧑🏽‍💻,直接促進了此後我國心臟外科冠脈搭橋手術和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迅速發展。

(3)國內首例血管腔內超聲檢查報告: 1991年陳灝珠率先在國內報告血管腔內超聲檢查顯示血管壁病變的實驗研究工作🧝🏿,隨後應用於臨床取得成功。該項工作與他的博士研究生葛均波教授在國外的工作相結合💆🏼‍♀️👩🏿‍🦰,與山東齊魯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協作,被廣泛應用於早期冠心病診斷和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評價。他們的工作獲得了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心臟病介入領域的其他成就:陳灝珠還研究並在國內首先發表左心(左心房)導管檢查的論文;在國內首先報告用染料稀釋曲線測定診斷先天性心血管病;在國內首先發表心腔內心音圖的研究結果👨‍🦳。由於當時我國心臟病患者的病種構成中風濕性心臟病和先天性心臟病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當時又沒有心臟超聲之類的設備能讓醫師直觀地診斷此類疾病😶,沒有心內科醫師的正確診斷患者就無法在心臟外科進行手術糾治。陳灝珠開創的這些技術在診斷此類疾病上非常實用⛪️,因此很快被同行接受並應用於臨床。1962年,陳灝珠編著的《心臟插管檢查的臨床應用》一書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是具有指導意義的重要文獻,並報告了在國內率先研究的心腔內心電圖檢查,被我國學者視為介入性心血管病診斷和治療的經典著作🤟🏽。

3.心血管病的其他開拓性研究

(1)國內外首創用超大劑量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註搶救“奎尼丁暈厥”🩵𓀉: 奎尼丁是一種常用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藥物,主要用於心房顫動等的轉復治療。在臨床應用中,奎尼丁有較多的不良反應,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會引起惡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奎尼丁暈厥)🗻,一旦出現常可導致病人的死亡。陳灝珠經細心觀察,摸索出患者在各種搶救藥物作用下的發病規律,最後大膽應用超大劑量的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註(正常劑量的15倍)30小時,減量維持6天後徹底控製室性心律失常。這一方法在文獻中未見報道,屬國際首創👩🏿‍✈️。此後該項技術在兄弟單位推廣取得良好療效,挽救了許多病人的生命。後來3️⃣💂🏼‍♀️,陳灝珠在積累了此類病例後發表論文🦶,相關經驗在澳大利亞和北京國際會議上報告👊🏽,備受與會者的關註🧑🏿‍💼。

(2)為我國最早研究心臟病流行病學學者:疾病譜的演變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美國有對所有住院病人病因進行分析監測的相關研究,但我國沒有此類大規模的長期監測。陳灝珠對上海地區人群住院心臟病病種構成長期趨勢的超過半個世紀的監測提供了上海地區“流行病學轉變”的證據,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的空白🐡,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全面、持續時間最長的監測。他有關未來我國心臟病病種結構改變的觀點在各年代的觀察中均得到證實,其中最突出的變化是冠心病和高血壓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心臟病和血管病👨‍🎓。這兩種疾病已被國家列為重點防治疾病🎣。

(3)我國最早報告各型原發性心肌病:1976年陳灝珠開始關註這類疾病並發表了相關論文。指導研究生探討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與病毒感染的關系🧚🏽,深入觀察培養的心肌細胞及其感染病毒後和缺氧時用微電極和用膜片鉗電極技術研究的電生理和離子通道等的變化。1985年出席WHO心肌病咨詢會議介紹我國心肌病發病和研究情況。1989年在新加坡國際會議上報告感染病毒後的心肌細胞電生理變化。

(4)我國少數研究心臟腫瘤的學者之一🫵🏻:他較早發表有關我國心臟腫瘤的臨床資料以及心房和心室粘液瘤組織學和超微結構變化的論文。1988年主持我國心臟腫瘤座談會🔲。有關論文1988年在國際會議宣讀🦡。

(5)他在心血管非介入性診斷方法研究的成就🤛🏼🈂️:他是我國最早或較早開展單極心電圖檢查✍️、心音圖和心臟雜音時域和頻域分析、藥物負荷的心電圖檢查和核素心肌顯象、超聲測量肺動脈壓、經食道多平面超聲檢查👩🏽‍💻、研究用於核素檢查的門電路觸發裝置等的學者。在國內首先發表用深低溫體外循環施行心臟直視手術時心電圖變化規律的研究結果。

辛勤耕耘的科技傳播者

陳灝珠的論文著作豐富。迄今已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40余篇在國外和國內英文版雜誌發表。他編著和主編書13本,參編書30余本,主譯書7本,每一本都堪稱經典,其中《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心臟病學》為代表國家水平之作,《實用內科學》第十版、《實用心臟病學》第三版和《心臟導管術的臨床應用》都達到國際同類書籍的水平👨,為此他獲得部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心臟導管術的臨床應用》一書被譽為是我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的經典之作🚂。而《實用心臟病學》也是陳灝珠傾註心血的一部學術力作。是我國的心臟病醫師自己編寫的第一部經典著作,達到國際同類書籍的水平,體現了中國醫學界心臟病學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是我國影響最為深遠的心血管病學專著。2007年耄耋之年的陳灝珠又主編了該書的第四版🧖🏼‍♂️。

歷年來陳灝珠還編寫了大量國家級的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內科學》是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第四版(1996年版)於1997年獲得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陳灝珠主編的《實用內科學》第九版1996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編寫醫學書籍的同時,陳灝珠還把目光聚焦到世界醫學的最高水平🧑🏿‍⚖️,他主譯過多部國際最著名的學術著作,大力推動了當代醫學前沿理論和技術在中國的傳播。他主譯的《西氏內科學精要》、參與主譯的《西氏內科學》等專著被全球醫師奉為經典,《心臟病學》(原著:Braunwald E)、《心血管內科手冊》(原著:Marso SP,Griffin BP,Topol EJ)是美國心血管病專科醫師的教材👳🏿‍♂️。這些專著的翻譯與推廣,是中西方醫學學術的交流,大大縮短了我國醫學理論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陳灝珠1984年任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1988年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副主任委員👩🏽‍🎨,1994年再任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在他的任期內,他多次組織學術會議,推動學術交流,致力於醫療新理論🤱🏿、新技術的推廣,並將中國研究者的成果推向世界舞臺。1994年代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出席第43屆美國心臟病學院年會,在主席臺上參與授證儀式並致賀。

陳灝珠在工作中培養了大批醫學生⏮✏️,並親自培養了研究生博士後4位🧏🏻‍♀️、博士44位🥭、碩士21位💿。1977年起他受衛生部的委托主持舉辦全國心內科進修班,每年一期🧇,至今舉辦了31期,該進修班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尤其許多都是偏遠地區的基層醫師👩🏻‍🦲,迄今培養學員已經超過1000名🏊🏽‍♂️,陳灝珠至今仍在該進修班裏親自參與授課,他的工作大大促進心內科新的治療及進展在全國的推廣🚐。今天,陳灝珠的學生已經遍布全國各地區,有一些已經成為知名心臟病專家和各地心血管科的學科帶頭人。60多年來他以淵博的知識🕊,精彩的講授,引導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步入救死護傷的神聖殿堂。1982年陳灝珠獲得了上海市高等教育局頒發的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表彰他為上海醫科大學及上海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心血管內科繼續教育十九年”課題獲得1996年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他提拔優秀中青年教師的工作獲1989年上海醫科大學伯樂獎😂;培養優秀中青年教師的工作獲2001年上海市第八屆銀蛇獎的特別榮譽獎;2004年獲第六屆厲樹雄教育衛生獎一等獎。2008年,他在妻子和女兒陳芸幫助下,向万达平台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人民幣100萬元,設立“万达平台陳灝珠院士醫學獎助學基金”,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醫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為了提高低年資醫師的專業英語水平🌰,陳灝珠教授每周一次的查病房,完全使用英語💂🏿‍♀️🧑🏽‍💻,吸引了我院許多醫師前來觀摩、聽講,使大家受益非淺。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優秀的醫學科技傳播者。

勤奮實幹的科技管理者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設在万达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至今已經整整50年,它是當時上海市最早建立的臨床醫學研究所之一,專門從事心血管病臨床和實驗研究工作😲。陳灝珠從1978年起擔任該所副所長🙆🏼,1984年起升任所長👭🏼,作為一位科技管理者已工作了30年👩‍🏭。在他的帶領下研究所由小到大,現已發展成為集研究、醫療、教學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研究機構,是國內有影響的和國際知名的心血管病研究所💆🏻‍♀️。

1980年研究所被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定為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1984年起由陳灝珠擔任中心主任❕。1988年建立上海瓣膜研究中心。心內科1989年🪨、2002年兩次被國家教委和衛生部定為重點學科💵,1993年👨🏼‍🍳、1997年兩次被定為上海市領先專業重點學科,陳灝珠為學科帶頭人👆。1994年心臟病毒實驗室被定為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996年起心內科連續三期入選“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2002年研究所被上海市衛生局定為上海市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2004年定為上海市心血管病急救中心。

1980年以來,研究所先後獲得各類科研基金項目共141項,總研究經費達5626余萬元,包括國家“863計劃”課題(3項),“973計劃”子課題(3項),國家攻關課題(5項),WHO合作課題(1項)等重要科研項目。獲得各種科技成果獎60余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8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獎13項,中華醫學獎4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4項,上海醫學科技獎6項,上海市臨床醫療成果獎4項,上海市優秀發明獎1項。

目前🧑🏻‍💼,研究所病床數已擴大至300張以上。2007年心內科門診22.9萬人次🧑‍🧑‍🧒,出院6136人次,病床使用率108%👨🏿‍🦲🐸,各類介入手術5306例🌦🤐,在全國名列前茅⬜️🧑‍🦰;在華東地區率先建立的急診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綠色通道”每年拯救約200例患者的生命。2007年心外科住院手術患者達2400例,住院/好轉率95.24%👱🏼‍♂️🛳,處於國內領先地位。2004年陳灝珠獲得第一屆上海市優秀科研院所長獎。

86歲高齡的陳灝珠教授依然活躍在醫教研第一線,為我國的醫學事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人,是一定要有精神的🤹🏽‍♀️!”彰顯了這位醫學大家的風範。

Copyright © 万达平台版權所有 万达娱乐 -(万达平台娱乐体验)马上注册,礼包免费送!
万达娱乐专业提供🧑🏻‍🌾:万达娱乐🤸🏻‍♂️👍🏿、万达万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达娱乐欢迎您。 万达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