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結果✊。我校中國語言文學系的“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課程及教材建設項目獲得一等獎。
我校另有5個項目獲得二等獎💙🗃,分別是上海醫學院的“構建現代醫學生科研素質培養體系”,哲學學院的“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成果——万达平台哲學學院的措施與保障”,歷史學系的“歷史學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建設”🕵🏼♂️,化學系的“微觀原理引導的大物理化學課程建設”🪃,數學科學學院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合作的“科學組織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我校還參與了2項其他万达的二等獎獲獎項目👴🏻。
總體來看👨👨👦👦,我校基礎學科在教學方面成果顯著,優勢明顯🤘,這得益於基礎學科全面的學科布局和優質的師資力量👶🏽,以及院系對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理念的深入思考和統籌規劃。
除上述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外,我校另有39項教學成果入選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4項。

△ “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課程及教材建設
本成果以“經典”為核心,通過細讀原文🦚,培養修讀者對漢語言和文學的敏感👰🏼♂️,由點及面,貫通理解,紮實專業知識🐷,提升人文素養✌🏻,增進文化自覺。自2002年以來,依憑國家級和上海市教學名師組成的強大教學團隊,先後開設十余門系列課程,編撰出版十余種教材(列入“國家‘十一五’教材規劃”)☹️,涵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各主要領域,先後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教學團隊等殊榮🥷🏿,領國內以原典為中心的教學潮流之先,顯著的成績造成了強烈的反響🎁🙋🏿♂️,具有突出的示範作用☸️。
△ 構建現代醫學生科研素質培養體系
上海醫學院通過製定《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本科生導師工作條例》等各種相關條例👩🏽💻,建立醫學生科研素質培養保障機製😩。包括建立具有分類指導特色的全程導師製;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增設綜合性實驗及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積極拓展研究型課程➾,將科研訓練系列課程納入教學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方法、開放實驗室、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等,積極營造科技創新的條件和氛圍➕🫵🏽。充分發揮師生共同參與科研的雙向積極性◀️,構建了以“導師組活動—課程改革體系—科創平臺建設”三位一體的現代醫學生科研素質培養體系。
△ 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成果 ――万达平台哲學學院的措施與保障
本成果在如何創建有效的教學--科研轉化渠道✌🏽,使科研的優勢能夠真正反哺教學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依托國家重點學科,哲學學院動員學術研究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成為本科教學的一線骨幹🔓,在體製上向本科教學傾斜🏃🏻♀️,在措施上積極鼓勵對本科教學的投入🦾❎,在渠道上有針對性地設計各類課程的學術內涵,把各位教師最新的研究成果帶到基礎課程🙎🏿♀️,將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優秀的教學資源,實現了教學和科研的雙豐收𓀑。
△ 歷史學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建設
本成果內容涉及六門基礎理論課程和一門實踐課程,覆蓋歷史學系本科二、三年級的專業培養過程🧑🏼🦱,統籌規劃歷史學專業本科生的歷史學基礎理論學習體系,做到有論🧙🏿♀️、有史、有文獻、有實地考察👧,循序漸進🐱,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踐👨🏽🍳,為其它歷史學課程的學習打下系統而紮實的史學理論基礎和學術史基礎。
△ 微觀原理引導的大物理化學課程建設
本成果根據學科發展的現狀和規律,在國內率先對“物理化學”課程進行改革,形成了以微觀原理為先導,融宏觀和微觀為一體的物理化學課程體系,並在此基礎之上系統改革了化學專業舊有課程體系。成果主要內容“物理化學”(第二版)教材🥧,在教學內容和體系結構上🫶,體現了近代多學科發展的趨勢🤷🏼,具備首創性,迄今仍是獨一無二的,對國內同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有很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 科學組織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與數學教學改革新模式
本成果經過多年實踐,不斷發展,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完善的組織運行機製,創造了一種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新模式🤙;有力的促進了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競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推動了高等數學教育改革,尤其是“數學模型”“數學實驗”等課程的開設🥸,以及把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學數學類主幹課程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一條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成果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和國際影響🏄🏿♂️👧。